在日本的三个月
打开谷歌后台,看了一眼blog的数据
跟一个星期前没什么两样
明晚的飞机回国
白天的时间很充裕
洗完澡之后
感觉没有急着要做的事情
一直追赶着我的焦虑
好像稍微歇息了一下
我也因此能够停下来喘口气
这是到日本来之后的第一次回国
打算借此机会 聊聊这两个多月来
自己的一些感受
因为没什么需要强调的事情
就按时间顺序来写吧
到关西机场是10月30日的上午10点
从升降梯上出来
眼前便是秋季北半球的蔚蓝天空
没有高大的航站楼 只有低矮的平房
在这略显荒芜的机场上
大自然多了一分魄力
在很多地方看过这样的描写: “深蓝的天空似乎要将人吸进去”
这种跟自然的同化感 或者说共感/共鸣
是非常可贵的
人在直面宏大的事物之时
所有感情只剩下敬畏
在TED上看过一句很好的描述:“Dissove the ego”
这种忘我的体验 溶解了人的自我
忘记了所有的自卑自尊矜持
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容易相互理解
记住这种感觉之后
人会变得更加敏锐
更容易发现能够带给我们同样感受的事物
那正是创作时不可或缺的“发现美的眼睛”
日本的天空很蓝,房子很矮,电线杆很多,天黑很快
随手拍照都像是加了滤镜
这是我最初的感受
第一个去的店是7仔,换了1w日元
第一顿在外面吃的是M记,500日元的照烧汉堡套餐
后来知道了万代有打折便当之后,吃了几个星期的打折便当
再后来,开始在业务买食材自己做菜,主食万年乌冬面
从7仔出来,穿过马路,就是河堤
生锈的铁栏杆,长满杂草的道路两旁
沿着小小的道路爬上河堤
黄昏里开阔的视野
投影到心里是无尽的寂寥
快三个月
和我有交集的日本人 算下来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
有一天5点下班
在附近溜达
逛到了神社里面
老人正好也在
第一次用日语跟别人交流
他告诉我
自己已经90多岁了
看起来那么年轻 是因为每天都有运动
然后自己是中学毕业后出来当了厨师
然后到这边来已经50多年了
以前这边比现在安静多了
岁月像是老旧相机的胶带
无论怎么看
若有所失的感觉都无处遁形
第二个是一起工作的小伙
比我大10岁左右
单身,说是不受欢迎
放假都是在家里看电影
我说下次一起出去玩
他说带上他的话 哪里都跟着去
工作很卖力
有时候会说同事的坏话
会说youtuber怎么看都是在玩 到底是怎么赚那么多钱的
会说虽然这里的工作很辛苦 但是比起日本人的公司要自由很多 算是赚到了
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
虽然说了下次再见
但是那位老人估计再也见不到了
因为我马上就要离开关西了
然后小伙也一样
想到啥就写啥
今天就更到这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