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先行还是和弦先行? 终结此题
(希望天资聪颖的大佬绕路)
作曲时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方法论
没有方法论怎么批量生产?
没有量变怎么引起质变?
靠灵感吃饭的人最后都转行了
基于这个前提来回答一个问题: 旋律先行还是和弦先行?
刚开始学作曲时我是忠实的旋律先行拥护者, 也在知乎上就这个问题看了很多答案
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告诉我们两者都可以, 回头想想其实这跟废话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我要盖棺定论: 和弦先行之外都是邪道
为什么刚开始学音乐的人总爱拥护旋律先行?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 我先说说自己过去的幼稚想法:
- 和弦先行锁死了音乐的可能性, 同样的和弦进行大家都在用,写重复了咋办?
- 音乐是艺术,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写出最美的旋律, 跟着和弦把音套进去算什么艺术?
第一: 音乐的可能性
先说一个事实: 没有和声知识的人, 除了当前调上的7个音, 没办法一拍脑袋在自己哼出的旋律中加上调外音, 因为这是反直觉的
12个音的可能性多还是7个音的可能性多?
没有调外音的音🎵就像网文小说
第二个论点就比较大了,乍看之下言之有理, 但是:
- 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只能写出烂俗的旋律(不包括一些天资聪颖的大佬)
- 套和弦套出好听的旋律何尝不是艺术? 这是建立在工具基础上的艺术, 没有人类语言这个工具怎么写出莎士比亚?
美的,动情的,忧郁的,亲呢的可爱的,并不都是由心创造的。只用大脑也创造不出结构良好的,组织健全的合乎逻辑的技巧复杂的作品。第一,任何有极高成就的艺术品必须表现出作者的心和脑。第二,真正有创造力的天才不难在精神上控制他的情感,他的头脑也不会在考虑作品的正确性和逻辑性时只能产生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作品 – 勋伯格 风格与创意
为了给自己洗白,补充一下,和弦先行作曲并不是写好和声套旋律, 真正的流程会像是这样:
- 选调(确定主和弦和属和弦)
- 确定和声框架(主属主,主属属…)
- 按照和弦衍生(或者说驱动)旋律,旋律反哺和弦的交叉写作方法,细化和声, 顺便把草稿旋律写出来
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和弦先行作曲里其实是存在旋律反哺和声的, 不要被套旋律的表象迷惑了
总结一下吧。
自己走了很多弯路, 很多时候是因为别人一句模棱两可的回答: 两个选择都可以
所以我希望给学习作曲的小伙伴指明一个方向: 和弦先行之外都是邪道
我敢打包票这个🧭是正确的, 以上